第二天一早,晨霧尚未散去,我們便打包好相機與錄影設備,由當地響導帶領,前往另一座尚未開發的茶山深處。踏上的,是一條被柔軟草叢覆蓋的小徑,山勢時而陡峭,時而需要涉水越過潺潺小瀑,那片潮濕的岩石如絲綢般滑潤,每一步都必須謹慎。
響導一邊前行,一邊向我們娓娓道來:整片山脈分為多個古樹茶區,依據「樹圍」來劃分等級。50至100公分屬於一級,100至200公分為二級,而超過200公分的茶樹,則被列為「頂級古樹茶」,極為珍稀。
四個小時的跋涉,我們終於返回茶廠,草草用過午餐,又立即展開下一段旅程。響導大概是看出我們體力漸弱,午後的行程較為平緩,來到一處海拔近2000公尺的隱秘水塘。令人意外的是,水塘四周竟佇立著數十棵高聳古木,靜謐而神聖。
我忍不住問:「這些也是茶樹嗎?」
響導點頭,指著其中一棵立有竹架的古樹說:「那棵是48號,每棵都編有編號,這區的茶樹皆為樹齡500年以上,樹圍50公分以上。50公分以下不採,所以沒有編號」
有的茶樹旁立了竹架,有的則尚未搭建。原因?「因為太辛苦了,年輕人來搬幾根竹子就罷工了,這山上沒有路,全靠人力扛。」響導半開玩笑地說道。
我湊近其中一棵編號的古茶樹,張開雙臂試著環抱——竟然無法合圍!這樹身寬大到讓我驚訝。「這棵幾歲了?」我問。
「應該超過兩千年。」響導淡淡地回答。
兩千年?我頓時有些恍神。這是一棵活著的歷史啊,默默見證了朝代更迭、人世變遷。
我指著架在樹幹旁的竹架,好奇問道:「那他們怎麼爬上去的?」
「這是他們的本能。」響導回答得雲淡風輕。
我不信邪,嘗試攀爬看看。誰知,那竹子又粗又滑,根本無法穩握。我咬緊牙關,好不容易爬上平台,望向更高的枝幹時,才明白自己毫無勝算。腿在顫,心也在抖,最終只得作罷。
下來時,更是一番挑戰。竹架上青苔濕滑,我只能小心翼翼地夾在竹子與茶樹之間,一點一滴地往下挪。那一刻,我才真正體會,這些採茶人,靠的不僅是技藝,而是與自然長年共生的默契與勇氣。
#雲南古樹茶 #野生普洱茶 #千年茶樹 #原始森林探險 #雲南茶山旅遊 #古樹茶等級劃分 #古茶園採茶 #兩千年茶樹 #雲南生態茶文化 #高海拔古樹茶 #鼎源會館



